PG电子坑爹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PG电子坑爹 > 新闻动态 >

【盘点】腰骶部 7 条韧带与腰痛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5-10-08 21:47    点击次数:115

  

图片

腰骶部的韧带主要包括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等,以下是它们的解剖、位置、功能、损伤及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一、腰骶部的韧带

(一)髂腰韧带

1.解剖与位置

呈三角形,内侧附着于 L4、L5 的腰椎横突上,外侧附着于髂窝、髂脊以及骶骨上,被埋在皮肤、脂肪筋膜、肌筋膜、胸腰腱膜及竖脊肌之下,在腹腔内最后侧可找到。

其通常分为上、下两束,上束连接L4横突与髂嵴,下束连接L5横突与骶骨翼。

图片

2.功能

稳定骶髂关节,当骶髂关节压力增加时收紧,加强关节稳定,帮助骨盆缓震,吸收腰椎与椎间盘压力;限制腰 5 的旋转,防止其在骶骨上朝前滑动;协助传递深层核心肌群产生的力量。

3.损伤原因

腰部过度屈曲、扭转或侧弯,长期重复的腰部过度使用或不良体位姿势,先天性或后天性骨骼异常,腰部周围肌肉不平衡,体重过重等。

4.损伤表现

后背下腰部疼痛,可向对侧腰部或腹股沟内侧放射,病变处有压痛,可能伴有肿胀、皮下淤血,下腰部发僵,腰部活动受限。

5.临床意义

髂腰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因其位置隐蔽,疼痛深在,触压不到,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且损伤后易导致腰部和骨盆的稳定性下降,引发各种疼痛和不适。

(二)骶结节韧带

1.解剖与位置

是一对强又宽的韧带,起始于两侧后上髂棘,沿着骶椎和尾骨到坐骨结节下方,在臀大肌的内侧边缘的前方。

图片

骶结节韧带(橙色)会产生影响的情况如下:腰痛、坐骨神经痛(黄色);骶髂关节痛(绿色);腘旁肌症候群;姿势问题等。镰状突(紫色)会造成会阴疼痛和麻木,可能是因为会阴神经被挤压而造成

2.功能

提供骶骨的稳定性,调整两脚的左右重心转移,在行走与跑步中提供弹性,防止骶骨前倾,与骶髂韧带和骶棘韧带一起稳定骶骨,防止骨盆内过度的侧弯和扭转。

3.损伤原因

身体扭转或拱背,姿势或习惯造成的功能性不对称或结构性问题,如腿长差异,跌落或其他直接创伤,重复和不对称活动,腘旁肌肌腱炎和怀孕等。

4.损伤表现

下背痛,骶髂关节的活动度过大或受限和疼痛,尾骨受伤时连带引起韧带受伤及疼痛,还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疼痛、腓骨疼痛和麻木等多种症状。

5.临床意义

骶结节韧带与多种下背部疼痛及相关病症密切相关,是处理患者腰痛的重要一环,其损伤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问题。

(三)棘上韧带

1.解剖与位置

是连接各椎骨棘突尖端的纵行韧带,从枕骨隆突到第 5 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

棘上韧带在第 5 腰椎棘突与第 1 骶椎棘突之间通常逐渐变薄、纤维分散,部分纤维可延续至骶椎棘突,但强度显著减弱。

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

图片

2.功能

主要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

3.损伤原因

多因弯腰劳动突然受重力牵拉或长期弯腰慢性劳损所致,如弯腰搬重物、运动员背伸动作练习过多等。

4.损伤表现

受伤时立即出现闪电式或难忍之锐痛并向上下扩散,腰部板直,不敢向前弯腰,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查体时痛点常固定在 1-2 个棘突,压痛极为表浅,局限于棘突尖部。

图片

5.临床意义

棘上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脊柱软组织损伤,可迁延成慢性劳损,引起腰背部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四)棘间韧带

1.解剖与位置

位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向下附着于椎弓板上缘及棘突根部,朝上后附着于上一椎骨的棘突,向前与黄韧带合并,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

2.功能

防止棘突之间的过度活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3.损伤原因

脊柱扭转外伤,或长期腰部屈伸运动使棘突相互摩擦,导致韧带牵拉和挤压,如长期弯腰工作、频繁的腰部扭转动作等。

4.损伤表现

脊柱棘突间有深在胀痛,不敢做脊柱旋转动作,卧床时多取脊柱伸直位侧卧,行走时脊柱呈僵硬态,压痛点在棘突间,但不明显。

图片

5.临床意义

棘间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腰 4-5 及腰 5 骶 1 处,可使脊柱不稳定,增加髓核突出的风险,出现神经及马尾神经症状等。

(五)前纵韧带

1.解剖与位置

位于脊柱的前面,是一条长而宽的韧带,起自枕骨大孔前缘,向下沿椎体的前面延伸,止于骶骨前面。

图片

2.功能

限制脊柱过度后伸、维持脊柱稳定,并与椎间盘协同缓冲压力。

3.损伤原因

通常由过度的脊柱屈曲暴力(如车祸急刹车时的“挥鞭样损伤”或重物砸击背部)导致,因该韧带位于椎体前方,主要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4.损伤表现

损伤处可出现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受限,尤其是后伸动作。

5.临床意义

前纵韧带损伤相对较少见,但其损伤可能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严重时可导致椎体骨折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六)后纵韧带

1.解剖与位置

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起自枢椎,下达骶骨,与椎体的后面紧密相连。

图片

图片

2.功能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维持椎体间稳定性,并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免受压迫损伤。

3.损伤原因

多因脊柱过度后伸或压缩性外力(如高处坠落臀部着地、举重时腰椎超负荷)引起,该韧带紧贴椎体后方,主要防止脊柱过度前屈。

4.损伤表现

可出现腰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压迫脊髓,导致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等。

5.临床意义

后纵韧带损伤或病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神经受压,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七)黄韧带

1.解剖与位置

又称弓间韧带,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的两个椎弓板,上方起自上位椎弓板下缘的前面,向下止于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及后面。

图片

2.功能

限制脊柱的过度伸展,帮助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维持椎间关节稳定性,缓冲脊柱的震动和压力。

3.损伤原因

脊柱受到外力撞击、扭曲、剪切等创伤性因素,或慢性退变、炎症、疾病、代谢障碍等,如长期弯腰工作、腰椎间盘退变等。

4.损伤表现

可出现腰痛、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黄韧带肥厚时可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导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

5.临床意义

黄韧带损伤与肥厚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腰骶部韧带损伤如何导致腰痛

1.韧带 “稳定不足”→ 诱发腰痛

腰骶部韧带(如髂腰韧带、腰骶韧带)能限制腰椎过度活动。

若韧带因老化、长期姿势不良(如久坐弯腰)变松弛,腰椎稳定性会下降,腰椎关节易错位或过度摩擦,进而刺激周围神经,引发酸痛或钝痛,尤其在弯腰、转身时加重。

2.韧带 “损伤 / 炎症”→ 直接致痛

突然弯腰搬重物、腰部扭伤,或长期反复牵拉,可能导致韧带拉伤、撕裂;反复刺激还会引发韧带无菌性炎症(如韧带炎)。

损伤或炎症会直接刺激韧带内的神经末梢,产生明显疼痛,按压腰骶部时痛点清晰,活动后疼痛加剧。

图片

3.腰痛 “恶性循环”→ 加重韧带问题

长期腰痛会让腰部肌肉不自觉紧张以 “代偿稳定”,这种持续紧张会进一步牵拉腰骶部韧带,导致韧带过度受力、反复损伤;

而韧带损伤又会再次加重腰痛,形成 “疼痛→肌肉紧张→韧带受损→更痛” 的循环。

更多内容学习,可通过下面课程进行:

课程指南《腰部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

原价199,限时特价19

支持试听,永久复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PG电子坑爹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